脂肪肝
正在成为我国最大的慢性肝病
近年来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
以及肥胖、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
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
数据显示
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已高达 32.9%
相当于3个人里就有1个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会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脂肪肝?当出现脂肪肝时,如何有效干预,以避免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今天,江油市人民医院中医管理科主任谈勇为大家逐一解答这些疑惑。
不容忽视的脂肪肝
脂肪肝又叫脂肪性肝病,是在多种病因的作用下(四大病因是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脂肪在肝脏堆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时,或者肝活检有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全肝就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其病程发展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变。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30%)。
不过,大家也无需过度恐慌,虽然脂肪肝发病率高,但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大多数可以通过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乃至实现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缓慢,一般来讲仅有3%左右会发展成肝硬化,其中极少部分发展为肝癌。
脂肪肝中医分型及相应诊治
01痰湿内阻型:
多见与肥胖患者,以腹胀、厌油、乏力,肋部胀满为主症,舌淡苔多腻或厚腻,可选用茯苓、薏苡仁、藿香、佩兰、神曲等健脾化湿药食同源的中药煎煮服用,或者做成茶包泡茶服用。
02肝郁脾虚型:
这类患者除形态偏胖,多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甚至因情绪问题出现暴饮暴食,症状多见喜欢叹息(出长气)、双肋胀满、双肋隐痛,大便稀溏,口淡无味,舌淡苔腻。这类患者可到医院找中医肝病专科医师进行诊治。平时保健可选用山楂、薄荷、红曲、荷叶做成茶包泡茶服用。
03气滞血瘀型:
多见于重度脂肪肝,甚至进展到肝硬化患者,多可见患者面色晦暗,右上腹胀痛,腹胀,进食差,舌质紫黯,舌下脉络迂曲。查肝功可见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彩超见重度脂肪肝或肝硬化,这类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脂肪肝的预防与干预
1.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戒酒,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定要戒酒,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硬化改变。第二是控制饮食,一旦体检发现脂肪肝需要减少脂肪含量高及糖分高的食物的摄入。第三是避免长期服用伤害肝脏的药物。
2. 适量运动
脂肪肝患者要根据自身体质及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跳绳、打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等等。每周运动不少于三次,每次运动持续15-30分钟,运动不要过度疲劳,以防耗伤元气,甚至诱发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
3.食物调配
脂肪肝患者饮食要有节制,特别是要适量减少晚餐摄入量,控制主食,不吃或尽量少吃各类甜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肉类可选瘦肉、鱼肉、鸡胸肉等脂肪含量低的肉,可适量增加豆制品、蔬菜、低糖水果的摄入。
最后一个重要提醒:有些朋友为了快速减重来缓解脂肪肝,可能会采取节食的方法,非常不可取,过度节食反而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另外长期吃素一样可能会得脂肪肝!
肝脏是体内脂类物质的主要代谢场所,过度节食或长期素食者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脂蛋白等“搬运工”的合成减少,脂类代谢及运输就会遇到障碍,囤积在肝脏内,从而形成脂肪肝。
本期科普专家
谈 勇
中医管理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油市名中医、副教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医学学士,从事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近20年,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肝硬化伴腹水、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癌、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急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门诊地点:门诊医技楼六楼中医专科610诊断室
门诊时间:星期一、三 、五 全天 星期六上午
温馨提示:具体出诊时间请以实际挂号信息为准。
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简介
江油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由中医门诊及中西医结合病房组成,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江油市名中医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
住院部现设置中西医结合病床65张,设有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及中西医结合肺病专业。其中肝病专业为绵阳市中医重点专病。科室擅长对各型肝硬化伴腹水、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癌、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外治是科室特色,其中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患者白蛋白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中药“加味定喘膏”及“补肺汤”为科室自主研发,临床使用近10年,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患者的体质,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肠梗阻“中医三联疗法”可较快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率。科室开展腹部灸法、胃肠病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肠粘连、慢性便秘、慢性腹泻。开展中药熏洗、中药外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住院部对肝病、肺病等慢性病病人实行建档规范化管理,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定期电话随访。
中医内科门诊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坐诊,开设专业有中西医结合肝病、中西医结合肺病、中医体质修复、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
针灸科门诊开展针灸、按摩、火罐、牵引、中药外敷、中药熏洗治疗面瘫、颈腰椎疼痛、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疼痛。开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有较好疗效。针灸科门诊拥有中药熏蒸床,采用中药熏洗及针灸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关节疼痛。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开展“火龙灸法”增强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体质。
中医外治门诊每年开展“三伏贴”及“三九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冠心病、过敏性鼻炎。每年5月、11月开展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每年3月5日及10月8日开展肝病穴位贴敷、肝病体质测定及体质保健,主要针对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肝病患者。常年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睡眠障碍及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
病区地址:第三住院楼十一楼 咨询电话:0816-3254843
门诊地址:门诊楼六楼 咨询电话:0816-325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