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大家待在空调房里的
时间越来越多
它带来凉爽舒适的同时
也带来了“空调病”等不良反应
↓↓↓
什么是“空调病”?
医学上其实并没有一种病叫作“空调病”,这是一个通俗的名称,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称为“空调病”。
空调使用不当可引起相关疾病,呼吸道、关节肌肉、神经系统最多见。
有的人是咳嗽、鼻塞、拉肚子。
有的人是皮肤干、鼻腔干、喉咙干。
有的老人睡一宿空调房,第二天早上就出现口眼歪斜、关节僵硬。
也有的孩子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引发过敏和哮喘一类的情况。
“5”点科学预防“空调病”
根据“空调病”的致病机制,可从以下“5”点科学预防“空调病”:
01清洗空调的滤网,确保空气的清洁
记得要请专业人员来帮你完成哦。因为过滤网上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在空调运行时会被带入室内空气中,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对于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空调过滤网的清洁程度尤为重要。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孕妇等易感人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清洗周期。
02温度适宜,避免过低
使用空调,既要考虑人体舒适度也要坚持节能。白天建议设定不低于26℃为宜,晚上睡觉设置在26-28℃为宜。空调温度太低有很多危害:
(1)影响呼吸道健康: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喉咙痛、鼻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2)加重心血管负担: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可能导致身体调节失常,血管收缩,影响心血管正常功能,加重心血管负担,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有很大影响。
(3)引发肌肉酸痛:过低的温度会引起肌肉收缩,可能导致肌肉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
(4)肠胃功能紊乱:低温环境下,人体会收缩血管以减少热量散失,这可能导致胃肠道的血流减少。血流减少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引发腹痛、胃痛、胃胀、腹胀等不适。
(5)皮肤疾病:长期开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可引起皮肤干燥或过敏反应。
03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节能也要讲科学哦。注意通风换气,一般2小时左右开窗换气一次,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空调换气不充分可能导致以下情况:
1.如果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得室内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无法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长期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如果空调房间长时间密闭,新鲜空气无法进入,会导致室内氧气含量下降,人体可能出现缺氧症状,如精神差、打哈欠、疲倦、无力等。
3.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会降低室内湿度,如果换气不充分,室内湿度会进一步降低,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引发皮肤疾病。
04注意身体保暖,特别是腹部和脚部,避免受凉
使用空调时,腹部和脚部保暖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腹部保暖:特别是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可能是受寒的原因。做好腹部保暖,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除了腹部以外,女性的腰部保暖也很重要,有利于改善女性痛经症状。腹部保暖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因受凉引起的腹痛、胃痛、胃胀、腹胀等不适,以及腹部受凉引起的肠道蠕动减缓、便秘等问题。
2.脚部保暖:脚部保暖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因受凉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不顺畅的问题。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日常生活中应该减少足部受冷,否则下肢血液循环就会不顺畅,自身免疫力也会下降。
05其他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可适当到户外活动,保持室内外活动的平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空调为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过度使用空调也可能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体不适等问题。使用空调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舒适体验、保持健康。因此,避免过度使用空调。但还要提醒您,进出空调房间时,要避免温度骤然变化,可先在阴凉处休息一下,再进出空调房间哦。
“5”点科学预防
你get到了吗?
快转发给你身边的小伙伴
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科普专家
胡建蓉
护理部主任,内科护理副主任护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