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彝,听到过很多次,当自己真正面对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不是害怕,而是兴奋,脑子里飞快闪过很多计划,我相信我们可以圆满完成任务。”当被问及支援布拖的想法时,江油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医生冯国隽开心地回答。肝胆外科医生祝立刚出发前表示:“能到布拖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是组织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我们将倍加珍惜外出帮扶锻炼与提升的机会,尽心尽力完成好各项任务。”
根据省卫健委“传帮带”文件(2022-2025)工作安排,江油市人民医院派驻祝立刚和冯国隽两位副主任医师作为第一批下乡支援布拖县人民医院的成员。2023年6月,祝立刚和冯国隽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舍下温暖的家庭,辗转两次火车及汽车,一路颠簸十余小时来到了布拖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开启了他们的援彝征程。
再难,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深处大凉山腹地,地理环境恶劣,交通十分不便,该县彝族同胞占比总人口94%,老百姓健康观念落后,艾滋病发病率极高,医疗卫生条件更是短缺,转院率极高。布拖县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作为唯一的县级医院,它承担着布拖县的日常诊疗和危急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但布拖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水平有限,尤其是普外科目前陷入无人能担当手术的境地,急需医疗团队提供支援。
祝立刚在刚登上去往布拖的火车就接到电话,有一台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病人急需等着医生进行手术。他在晚上十一点到达医院后,不顾舟车劳累,穿上白大褂直奔普外科,查看病人后急诊顺利完成手术,得到布拖县人民医院领导和科室医生的认可和点赞。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他们仔细观察各自科室的布局、配置,跟着当地医生熟悉医院的流程,从各方面了解布拖县的常见病、生活习惯、独特民俗风情等。第二周,他们便适应了当地的海拔、气候和医院的工作模式,主动参与到诊疗工作中去。
用精湛的技术守护每一位患者
布拖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及超声科原科主任均已离职,祝立刚及冯国隽医生的到来就如春天的及时雨,他们分别挂职普外科和超声科副主任,结合自身专长,管理科室,提高科室业务水平,全身心为布拖人民服务。
以前当地老百姓遇到稍大一点的疾病都要求转到西昌医治,但祝立刚医生到来后,转院病人骤减,科室业务及手术量明显提升,使布拖人民在县级医院就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治疗,大大优化了医疗资源。祝立刚除了完成日常手术还积极新开展适宜技术,如腹腔镜下肝切除,肾切除,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及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等。
8月,征兵体检在即,科室无人能具备超声主检资格,冯国隽医生临危受命,担当起超声主检医生责任,历时一个多月,顺利完成了征兵体检任务。9月初,冯国隽医生又带领科室人员接受了凉山州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检查,受到了一致好评,科室的院感质控较为薄弱,冯国隽按照布拖县人民医院相关要求进行了科室院感的相关改进,达到了院感质控要求。
除了在科室的辛勤付出,祝立刚和冯国隽医生还多次跟随医院,驱车数小时到更偏远的乡镇义诊,给当地老百姓送去健康。
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刚到超声科的时候,冯国隽就遇到了难题,科室无人管理,科室医生经验欠缺。挂职科室副主任的冯国隽一边认真管理科室,一边不断通过学术讲座,手把手教学演示等形式去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了提高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冯国隽医生和科室人员一起制定了科室优化绩效改革方案,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制定了专人疑难病例随访制度。科室年轻医师居多,便鼓励每个年轻医生以学习讲座,教学交流等多形式的进行业务学习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为了让普外科团队进一步升华,祝立刚抓住任何一个带教讲解的机会。他总是每天坚持带领科室医护团队上门诊、查房、会诊、术前讨论,碰到比较危重,比较典型的病人,组织大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直到所有医生全部掌握治疗重点及难点,为此经常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蹲守科室。同时,祝立刚还定期组织年轻医生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对前沿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传帮带”下乡驻点工作期满的时候。在这3个月里,祝立刚和冯国隽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多方面为布拖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与超声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很好地展现了江油人民认真刻苦、务实肯干的形象,赢得了布拖县委和布拖县人民医院全体人员的肯定和赞扬。
“这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如果用一句话来给这段日子做个总结,我想应该是:支援他人,成长自我。”他俩感慨的说。一次援彝行,一生援彝情!这份沉甸甸的江医情谊,必将广撒布拖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