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夏,人们总能在骨科病区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查房、开医嘱、换药、做手术、接诊门诊病人,虽然经常忙得满头大汗,但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他就是江油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兼下肢关节科主任戴伟。
来到骨科医生办公室,一面面锦旗整整齐齐挂在墙上,其中,许多锦旗都表达着对科室主任戴伟的感激,充分展示着患者对戴医生的信任。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最终获益的是医患双方,特别是患者。那么,为什么患者会无条件相信戴伟呢?科室里发生的一个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答案。
深耕医学,不负患者重托
骨科病人康复期长、致残率高,这个科室也属于风险高、纠纷多、治疗难度较大的临床科室之一。为了让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戴伟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医疗技术。
骨科手术导致皮肤缺损,转皮瓣创伤大,费用高是很多病人在骨科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针对这个问题,戴伟潜心研究,翻阅了大量国内外医学论文,创新性使用克氏针及钢丝作为牵张工具治疗皮肤缺损。
患者小雨在一起事故中腿部受伤,较大的创面很可能导致术后有供皮创面感染的风险,而小雨则更为担心,术后形成较大疤痕影响美观。戴伟在认真分析其情况后,决定使用克氏针及钢丝作为牵张工具为小雨进行治疗,最终,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伤口恢复效果也不错,并且手术的费用也不高,这让小雨一家人很是满意。
而为了让更多的病人能够使用到这项技术,他还将自己的成果总结出来,在绵阳市质控中心会议交流发言,并在《中国伤残医学》发表题为《平行克氏针皮肤牵张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章供同仁们借鉴应用。
在传统骨科治疗中,踝关节疾病往往需要开大刀处理,或到上级医院治疗。为解决江油患者治疗疾病的需求,戴伟带领团队在本地率先开展前路踝关节镜技术、后路踝关节技术以及距下关节镜技术。不断通过技术的精进,让踝关节病人治疗更微创,恢复更快。
横向骨搬运治疗糖尿病足,锁定钢板外置解决软组织条件差病员骨折稳定问题,单髁置换解决膝单间室疾病……在他带领下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江油地区病员的治疗需求也一个个得到了满足。
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测量肢体长度
书写担当,传承师者精神
“好的医术需要我们不断精进、不断传承下去。”多年来,戴伟不但自己勤奋钻研业务,积极探索,还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成长,时常鼓励科里的年轻医生努力学习,并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自己则为年轻医生做好了榜样。
“还记得有一天夜里三点多,有病人遭遇车祸急需手术,当时外面下着大雨,戴主任伞都没打就出了门,整个人湿漉漉地赶到了医院,第一时间投入到诊治中。”下肢关节科护士长漆玉蓉向我们讲述着戴伟的工作点滴。
古世伟是骨科的年轻医生,在戴伟的带领下,他和科室里的一批年轻医生成长迅速,逐渐能够挑起大梁。古世伟告诉我们,大家十分敬佩戴伟的敬业精神,他在工作上细致入微,很多事都会亲力亲为,虽然忙碌,却总会抽出时间耐心解答年轻医生们的问题,这对大家的成长帮助很大。
乡村医生培训
除了带领年轻医生、实习生成长,戴伟还要参与区域乡村医师培训。戴伟认为,乡村医生的培训切实关系着乡镇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次授课,他都会提前做足准备,希望将最新的医疗知识和诊疗理念传递给乡村医生,让他们带回到农村、社区医疗工作当中去,让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宜宾市兴文县开展医疗支援
对于戴伟来说,到省内外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支援也是常事,在支援宜宾兴文县医院骨科发展的过程中,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谦逊的品行,受到了当地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牢记誓言,推动医疗发展
如今,在戴伟等一批骨科“老”人的共同努力下,江油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扛得起、拿得出的骨科医生,渐渐地,好口碑在病人间口耳相传,这让江油和周边的病人对江油市人民医院骨科有了充分的信任感,许多外地病人也都慕名而来。2022年,戴伟被授予“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带领医生一起查房
而谈到未来的发展,戴伟用了简单的七个字来回答:“病人好我们就好”。
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当今加强医疗行风建设、提倡优质医德医风尤为重要。戴伟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始终将病人的健康需求放在行医首位,用医务人员的担当和党员的责任意识撑起了骨科病人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