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8岁的患者李女士到我院就诊,反映其最近饱受头晕的困扰,晚上睡觉时一翻身就头晕、天旋地转,过一会儿又好了,最近症状越来越重,甚至白天正忙着工作也会突然头晕。
然而,通过头颅核磁共振、颈椎CT等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随即,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琼通过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诊断,找到了困扰李女士的病因,诊断其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张医生当即对她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通过一系列头部位置变换,张女士脱落的耳石回到椭圆囊,不一会,其头晕的症状就消失不见了,这让李女士直呼神奇!
不过,李女士也很疑惑,自己是怎么得了“耳石症”呢?
什么是“耳石症”
在每个人耳朵里的椭圆囊斑,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上面粘附着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叫做耳石,它的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当耳石由于疲劳、外伤或其他不明原因,脱落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就会刺激半规管,影响平衡功能,从而产生剧烈的眩晕,所以称为“耳石症”。
“耳石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耳石症”是常见的眩晕性疾病,约占眩晕患者的1/5。主要表现为改变体位时出现眩晕,如:转头、躺下、坐起、埋头时出现短暂眩晕,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不敢睁眼,通常持续几秒至十几秒后消失。
出现“耳石症”怎么办?
首先,要放慢躺下和起身的速度,避免快速抬头、埋头和转头,避免向患侧方侧躺。其次,重症患者,需及时到神经内科就医。
多年来,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已成功为上千人解决了头晕困扰。医生提醒,如您或身边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反复出现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晕,应警惕可能患上了“耳石症”,应及时就医,以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