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疝?
疝,俗称“小肠气”,医学又称腹外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即称为疝。多数的疝是由于腹腔内的小肠通过腹壁上某个薄弱部位,突出到腹壁表面形成一个看得见并摸得着的肿块。就像生活中车轮内胎破裂一样。
哪些人容易得疝气?
由生理特性决定,男性更容易患此疾病,男女比例约为12:1;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习惯性便秘、妇女妊娠、老年腹壁强度减弱等都是导致疝发生的主要原因。
疝气的分类?
常见的疝种类包括:
腹股沟疝:包括直疝、斜疝、股疝,一般可在大腿根部区域摸到凸出体表的包块。
切口疝:之前有过手术经历,脏器由手术切口处凸向体表。
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会在体表摸到明显的包块,在进行腹内压增高的活动。如咳嗽、便秘、搬重物或长期站立时症状会更明显,平躺时暂时消失,凸出的包块大多时候可直接用手推回,若发生嵌顿无法回纳使肠管持续受压,有可能导致肠坏死而危及生命。
疝不会自行消失,只会越来越严重。目前为止,手术治疗是根治成人疝的唯一方法,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疝托、疝带、中药治疗都只能暂时缓解,起不到根治的作用。
手术疗法: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方法,手术效果已得到良好的验证。尤其是正规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已不到1%。
疝手术目前分为传统疝修补术(有张力)、开放疝补片修补术(无张力)、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无张力)三类。
1.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强行拉拢邻近组织,改变了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情况下术后存在较大张力,术后疼痛感较强,恢复期慢,复发率大概在10%-30%,现在已基本被摒弃。
2.开放疝补片修补术:外科医生在疝附近做一个小切口,把鼓起来的组织推回腹壁内,使用网塞或不同功能补片等材料将缺损处修补起来。
3.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应运而生,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手术的种种弊端。在腹壁上行3个长约0.5—25px大小的切口,运用筷子样精细的腹腔镜器械完成修补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限制体力活动和复发率极低等优点。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沙袋(可盐袋代替),术后伤口需压沙袋(盐袋)24小时,减少术区出血情况发生;
2.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清淡饮食,如稀饭、面条、牛奶等;
3.男性患者术后需抬高阴囊(垫毛巾),减轻阴囊肿胀、积液发生;
4.对于疝气较大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阴囊积液可能,表现为阴囊肿胀(感觉像术前一样),出现这种不用紧张,一般术后3月左右可自行吸收消退,3月后未完全吸收的患者回访管床医生穿刺抽液即可;
5.术后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便秘、剧烈咳嗽,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科就诊缓解小便困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