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他是“指挥员”;通道管控、分流病员、搭建病房,他是“战斗员”…… 连日来,一个身影穿梭在医院的每个角落,带领着后勤人员为临床一线锻造着坚固的铠甲,他诠释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承诺。他就是我院行政支部书记、后勤保卫部部长徐勇。
1月23日,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留观室,必须在短时间内搭建符合院感要求的病区。但此时正是春节期间,疫情蔓延,施工位置特殊,工人难寻、材料短缺。在重重困难之下,徐勇调动各种关系,多方联系,筹集材料,寻找施工人员,从而及时启动了改造工程。为了保障工程顺利施工,他亲自做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蹲点指导,在4天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12间发热门诊留观室整体改建,设置有隔离病房、缓冲区、清洁区、办公室、值班室等功能区域,安装紧急工作电话2部,确保里外相连、疫情互通。在收治了发热观察病人后,上级部门和院部专家组对病区检查要求完善附属设施,但医院防护物资短缺,徐勇不顾个人安危,用白大褂代替隔离衣,用外科口罩代替N95口罩冲进隔离病房,完成了医学流程再造隔断拆除工作。
1月24日凌晨2时,医院收治了一位新冠病毒疑似患者,必须开展消毒、保洁等后勤保障工作。徐勇立即火速赶到医院,组织后勤相关人员召开紧急现场会,落实了消毒装备、物质及人员。他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增配了消毒人员,按照感控要求,从消毒物质领取、管理、配置、喷洒及后期保洁,徐勇都亲自培训和指导;为了缓解一线消毒工、保洁工、基建人员的思想压力,他不断的与他们沟通与协调,带头在一线开展示范性工作。医院发热门诊、观察隔离病房,门诊楼以及各病区做到了每天消毒全覆盖。新冠病毒消毒标准较高,消毒液对电梯的腐蚀很大,影响电梯使用寿命,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为此,徐勇采取对电梯轿箱内侧进行贴膜保护方式,既保证消毒效果,又不影响电梯寿命。
通道管控、体温监测,是医疗机构目前抗击新冠病毒阻击战的首要任务。27日,徐勇得到院部通道管控的指令后,立即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制作临时隔离墙,当日中午就封闭了门诊楼地下停车场、第三住院楼地下停车场和门诊进出大门,只保留了住院部大门一个通道。为了保证消防安全,他及时开展了封闭通道的消防疏散应急培训与演练。为了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临床诊疗工作中,后勤保卫部抽调了两组工作人员开展了24小时对医院进入人员的体温监测工作。为了让温度测量规范准确,他对上岗人员进行了红外额式体温计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包括监测部位、监测距离、监测时间以及常见故障等;为了打消工作人员的顾虑,他不断地给他们加油鼓劲,以他个人作为样本,让多台红外额式体温计集中在他额头和颈部进行实际操作;他每天坚持对设备进行校正,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天气寒冷,但工作人员又必须在户外工作,为了关心关爱工作人员,他又安排搭建了医院从江油市应急管理局备灾库房紧急调用的3顶应急救灾帐篷,配置了桌椅,安装了照明、取暖设备,并在全院调配军用大衣,供下半夜的工作人员使用。两组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了红外额式体温计的操作技能,每天24小时轮轴转,高质量地完成了入院人员的体温监测工作。
为了给疫情后期留出更多的观察室,需要立即进行皮肤科搬迁。医院原定于1月28日开工的门诊二楼皮肤科改造工程必须完成报备手续。徐勇只能利用晚上仅有的休息时间,积极准备材料,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讲明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1月28日下午,医院的皮肤科改造工程得到批复,1月29日上午,正式施工。
从疫情开始至今,徐勇坚持每天第一时间到达岗位深入临床一线,身先士卒,对后勤保卫部进行动态排班,为临床一线随时提供基建改造、物资供应、消毒、医废回收、消防安全、用餐服务等可靠保障。他每天接电话最多90多个,接受院部指示、科间沟通、院内外资源协调等,几天下来,他嗓子都嘶哑了……但,抗疫路上,任重而道远,为了坚决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他在坚持着!他的团队在前进着!他们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站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第一线,分布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一样是最可爱的“逆行者”。